2025年9月2日,特斯拉公布“宏图计划4”,宣布将策略重心全面转向人工智能与机器人领域。这份被马斯克称为“人类文明跃迁蓝图”的计划,不仅提出用Optimus机器人替代人类从事危险工作,更设定了2030年前实现百万台年产能的激进目标。
策略转型:从车轮到关节的范式转移
新计划的核心是“用自动化解决可持续发展问题”。具体包括:
能源网络:通过太阳能屋顶+Powerwall储能系统,构建分布式能源网络;
智能交通:将FSD自动驾驶系统开放给其他车企,加速交通电动化;
机器人经济:重点发展Optimus人形机器人,目标单价降至2万区间。
“未来80%的特斯拉价值将来自机器人。”马斯克在发布会上直言,“当机器人能完成90%的危险工作时,人类将获得前所未有的自由。”
技术路径:从实验室到工厂的加速跑
为推动机器人落地,特斯拉采取了“工业场景优先”策略。今年6月,公司调整研发方向,聚焦工厂搬运、焊接等重复性工作。据内部文件披露,新一代Optimus机器人已能在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执行简单任务,其关节电机寿命从5000小时提升至20000小时,负载能力增加3倍。
“工业场景对精度和耐久性的要求,反而推动了技术突破。”特斯拉机器人工程主管阿肖克·埃卢斯瓦米表示,“当我们解决了工厂里的难题,家用场景自然水到渠成。”
行业影响:万亿市场的重新洗牌
特斯拉的转型引发资本市场剧烈震动。计划公布后,公司股价单日波动幅度达12%,分析师对机器人业务的估值分歧巨大。乐观者认为,若年销量突破百万台,机器人业务估值可达5000亿;悲观者则警告,技术风险可能导致估值腰斩。
国内企业也在加速布局。宇树科技CEO王兴兴指出:“未来3-5年是人形机器人商业化关键期,特斯拉的入场将加速供应链成熟,但国内厂商需在成本控制和场景适配上建立优势。”
版权声明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百度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