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暑期档以总票房破100亿的成绩收官,其中《南京照相馆》以25.77亿票房、25.75%的占比成为最大赢家。这部聚焦南京大屠杀期间日军罪证照片的主旋律影片,用平民视角与艺术创新,在商业与口碑层面实现双突破。
一、题材选择:小人物承载大历史
影片摒弃传统战争片的宏大叙事,转而通过南京城内一群普通人的视角展开。邮递员、照相馆老板、汉奸等角色在守护日军暴行照片的过程中完成觉醒,展现民族大义与个体命运的交织。这种“以小见大”的叙事策略,既避免了历史虚无主义,又让观众在共情中完成对历史的反思。
二、艺术创新:暗色美学与角色塑造
导演采用低饱和度色调与手持摄影,营造出压抑而真实的战争氛围。关谷神奇饰演的汉奸角色尤为出彩,其从“为日本人卖命”到“反抗救赎”的转变,打破非黑即白的人物设定,引发观众对人性复杂性的讨论。豆瓣8.7分、时光网8.0分的评分,证明艺术表达与主旋律基调并非不可调和。
三、市场策略:密钥延期与口碑发酵
影片自7月25日上映后,凭借高口碑实现长线票房增长,院线更是两度延长放映至9月24日。广东省以13亿票房成为全国“第一票仓”,《南京照相馆》与《浪浪山小妖怪》等片的成功,证明优质内容能突破地域限制,引发全民观影热潮。
四、争议与启示:历史题材的创作边界
尽管票房与口碑双丰收,影片仍面临1.2万条争议差评。部分观众认为对日军摄影师的“切腹结局”处理过于理想化,但更多影评人肯定其“用照片揭露罪行”的核心设定。正如导演所言:“我们不是要延续仇恨,而是要让真相不被时间掩埋。”
结语:《南京照相馆》的暑期档夺冠,不仅是商业上的成功,更是主旋律影片在艺术表达与市场接受度上的突破。当25.77亿票房化作对历史的深切回望,这部影片用光影证明:真正的爱国教育,从不需要说教,只需让真相在银幕上重生。
版权声明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百度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